返回上一页产品详情
1:12 飞豹-歼轰-7 战斗机 1.7M*1.75M 大比例制作

 飞豹战机:歼轰-7

歼轰-7(代号:JH-7,中国绰号:飞豹,外贸型号:FBC-1,北约代号:Flounder,译文:比目鱼),是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双发串列双座超声速歼击轰炸机。由西安飞机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原172厂)[1]  与航空603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的中型歼击轰炸机,主要用于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,可进行超音速飞行。
歼轰-7于1973年开始研发,至1988年首次试飞成功。1998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(珠海航展)上,该机首次公开亮相。随后该机主要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。
歼轰-7A在歼轰-7的基础上,对气动外形略做改进,采用新材料和装备新雷达和航电系统,作战效能有了大幅提升。歼轰-7A同步装备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。

中文名称歼轰-7 英文名称JH-7(FBC-1) 前型/级轰-6 研制国家中国 研制单位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和603研究所 研制时间1974~1988年 原型首飞1988年12月14日 服役时间1992年 定型时间1998年 总设计师陈一坚

研制背景
1974年初,中国海军在西沙海战中取得了击沉南越海军护航
 中国空军轰-5机群 炮舰1艘,击伤驱逐舰3艘的战绩[2-3]  ,但也暴露出缺乏航空兵空中支援的问题。中国当时装备的歼击机基本没有对海攻击能力,轰-5航程较短,又过于老旧不堪重任。在1975年的中国军备发展会议上,海军强烈要求第三机械工业部(即航空工业部,简称:三机部),研制一种中程轰炸机以满足未来的作战需求。同时空军的轰-5、轰-6速度太慢,无法适应现代高强度作战的要求,而超音速的强-5航程又太短(仅1500千米),且载弹量只有2000千克。因此空军也迫切希望拥有兼具战斗机和轰炸机性能的新型飞机。国防科工委根据海空军的要求,确定关于新型歼击轰炸机的战术技术要求,随即要求三机部用一个机型,装备同种类武器和机载设备,分别满足海空军的需求。在计划中,海、空军的新歼轰除了作战使用的武器和配备不同外,技术性能基本一致[4]

虽然中国空军主要作战任务是以国土防空为主,考虑到对地、海
 轰-6D轰炸机 面战场的支援,空军对地攻击能力也比较重视。上世纪50年代,中国先后从前苏联引进的图-16(TU-16,中国仿制型号轰-6)、伊尔-28(IL-28,中国仿制型号轰-5)轰炸机,成为中国空军第一代对地支援作战飞机。但随着防空体系的发展,特别是防空导弹的出现,让这些飞机的作战效能迅速下降。鉴于美国的F-111和前苏联的苏-24,利用其较为完善的航空电子系统实施低空超声速突防,显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[5-6]  。中国明确了新型歼击轰炸机的研制思路,并决定先研制海军急需的低空突防型战机,然后再研制空军型低空突防战机[6]  。(来源于网络)